2025年10月25日,首钢园内的石景山书院茶香萦绕、雅乐悠扬,第六届京西古香道文化交流会暨“山河永定・香飘四海”松风雅集活动在此圆满举办。50余位国内外领导嘉宾、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更有来自韩国、科摩罗、苏丹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百余名香文化学者、技艺传承人共赴盛会,以香为纽带,开启一场跨越国界与时空的传统文化对话,让石景山非遗之美在交流中绽放光彩。
以香为桥:中外交流织就友谊之网
本次活动以“香文化”为核心纽带,将国际交流贯穿始终,成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活动开篇的沉浸式中式签到环节,循环播放的宣传片让嘉宾们直观感受京西古香道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为整场文化交流奠定基调。
嘉宾致辞环节中,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北京市和香制作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孙亮先生,梳理中国香道文化的千年脉络,阐释传承的深层意义,让在场者深刻领会中华香文化的厚重内涵;科摩罗留学生代表杜雅则带来了科摩罗独特的香文化故事,讲述这个“非洲香料之国” 的芳香传奇,传递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真挚愿景。二者的发言,一东一西、一古一今,勾勒出香文化跨越国界的共通魅力。
今年恰逢中国与科摩罗建交50 周年,活动特别围绕这一重要节点打造文化交流亮点。现场发布的“科摩罗和香珠”文创产品,巧妙融合两国香文化特色 —— 以中国传统和香技艺为基础,融入科摩罗依兰、丁香等特色香料,每一颗香珠既是对建交50周年的致敬,更是文化IP创新表达的生动实践。此外,多组中外嘉宾礼物互换环节温情满满,石景山区送出的“山河永定琉璃卧香炉套装”非遗文创,以精湛工艺承载文化温度,分别与中国香港、科摩罗、韩国香文化代表完成交换,每一次手手相传,都定格下文化交融与跨国友谊的珍贵瞬间。
值得关注的是,中科香文化交流并非偶然。回溯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上,科摩罗总统夫人便亲身体验了孙亮先生的“和香制作技艺”展演,为两国香文化交流埋下种子。2025年,双方交流更是步入深度合作阶段:3月,孙亮与科摩罗驻中国大使毛拉纳・沙立夫及大使夫人阿西塔围绕香料种植、加工、产品开发展开研讨;7月,双方进一步敲定8月香料考察行程;8 月,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5位成员应大使邀请赴科摩罗开展调研,先后与科摩罗农业、渔业及手工部部长丹尼尔博士、产品创收局局长安利亚内・安利姆等官员座谈,深入昂儒昂岛考察,并在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为“和香制作技艺”工作坊揭牌,10 名当地优秀学员成为首批学员,为中科香文化深度合作筑牢根基。
雅集展演:琴茶花香绘就非遗画卷
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松风雅集”以“琴茶花香”为主题,通过上下午两场轮番上演的沉浸式展演,让非遗技艺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成为展现石景山非遗魅力的关键载体。
展演现场,四位非遗传承人同台献艺,构建出古典雅致的文化场景:非遗传承人孙亮手作的香品,从原料甄选到调和配比均遵循古法,每一款香品都凝聚着匠心与传承,点燃后香气清润绵长,让嘉宾直观感受和香技艺的独特魅力;茶文化专家叶荣枝的烹茶技艺雅致温润,注水、温杯、出汤等动作行云流水,搭配宋代贡茶“双井绿茶”,茶汤清澈、滋味鲜爽,尽显东方茶道的韵味;花艺传承人马妍的插花作品,以简约线条勾勒东方意境,无需繁复装饰,却能传递 “一花一世界”的禅意;古琴传承人吴寒的演奏则流淌出千年韵律,悠扬婉转,为雅集增添了浓厚的古意。“琴茶花香”四艺交融,让在场嘉宾沉浸式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雅致与厚重。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验,松风雅集还设置三大特色环节,让非遗魅力与文化深度相得益彰。“香圣故里与石景山茶香缘”环节,嘉宾们在品鉴 修水“双井绿茶”、闻石景山“灵根古柏”文创香品的同时,欣赏古琴与小提琴跨界合作的《流水》《梁祝》,东方古韵与西方浪漫碰撞出独特火花,展现文化融合的无限可能;“幸(杏)福石景山” 环节,融入慈善寺楸花元素的“古道福茶” 清香四溢,搭配“承恩有杏”文创香品(“杏”谐音“幸”)传递美好寓意,昆曲《游园》的婉转唱腔与古琴《渔樵问答》的悠扬旋律交织,让嘉宾沉醉于传统艺术的魅力之中;“古道茶香”环节,石刻博物馆文创“古道丁香茶品”与“古道丁香香品”登场,茶香与香韵带领嘉宾追溯京西古香道的历史脉络,古琴、箫声与打击乐演绎的《崇天和韵》,搭配世界冠军高崇焱行云流水的太极拳表演,刚柔并济间尽显东方智慧。
更值得一提的是,石景山书院本身成为非遗展示的“天然舞台”。这里融合晋唐古刹的庄重、明代庙宇的典雅与工业遗产的厚重,独特的建筑景观与“琴茶花香”的非遗展演相互映衬,让传统文化与历史遗存、工业记忆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既凸显了石景山的文化特色,也让非遗展示更具场景感与感染力。
传承创新:多方发力续写文化新篇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从师徒结对到品牌打造,从学术研讨到产业规划,多维度推动香文化及相关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长远发展。
在传承层面,“师徒结对” 成为非遗延续的重要方式。活动现场,多名自愿致力于中国香文化传承的年轻人正式拜孙亮先生为师,徒弟们郑重承诺,将恪守师训、虚心求学,深入学习实践“神农百草之和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制香技艺,担当起传承中华香文化的责任,让非遗文脉薪火延绵。这一传承模式不仅限于国内,在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的“和香制作技艺” 工作坊中,10名当地学员也以师徒制模式开启学习,未来将成为中科香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推动非遗传承走向国际。
学术研讨环节则为香文化的发展注入理论动力。25日下午举办的中国—科摩罗“中科建交50周年科摩罗香料研讨会”上,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荆淑坤及来自杭州、景德镇等地的香文化学者、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围绕“香料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非遗活态传承路径”“中科香文化合作方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学者们结合8月科摩罗调研的一手资料,提出以中国技艺+ 科摩罗原料”推动双方香料贸易升级与产业合作的思路,为香文化从“文化交流”迈向“产业共创”提供智力支持。
从品牌建设到长远规划,石景山区也展现出推动非遗发展的坚定决心。自2019 年首届京西古香道文化交流会举办以来,该活动已逐步成长为链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品牌,先后与法国、德国、匈牙利、沙特、阿联酋、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香文化交流,近年更是升级为覆盖“一带一路” 沿线 18 国的交流平台。未来,石景山区文旅局将继续深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以 “石景山书院”“京西古香道文化交流会”“松风雅集” 为核心,整合区域历史文化与非遗资源,推动 “非遗 + 文旅”“非遗 + 国际交流”“非遗 + 产业” 融合发展,为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注入文化活力,让京西古香道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续写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