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和香制作技艺”工作坊落地科摩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地非洲的重要时刻

  • 2025-08-19
  • 来源: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

2025年8月17日上午,在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驻地CUFOP,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代表团与科摩罗OCPR 代表KALAM和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50余位师生,共同见证了北京市非遗“和香制作技艺”工作坊在孔子学院揭牌。

香/气韵雅致

承古传今 · 通联中外

首先,孙亮以“中国-科摩罗 香文化漫谈”为主题介绍中国非遗瑰宝“香”文化悠远的历史和渊源、制作方法和用途,使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香不仅是人的一种精神象征,也蕴含着修身养性、与艺术融合的独特文化内涵。他赞美科摩罗素有非洲“香料之国”的美誉,盛产依兰,丁香、香草等特色香料,2025年恰逢中科建交50周年,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应邀,组织专业团队赴科摩罗开展香料专题调研,我们愿意以香为媒推动两国文化、经济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孙亮主任精彩的介绍和愿意将中科两国制香文化、技术交融的畅想赢得了学生们阵阵掌声。

香/匠心独运

颐养身心 · 余韵悠长

接下来,孙主任现场教学生们制作包含丁香、沉香、檀香、玫瑰花、桂花、茉莉等多种香料的中国香囊,孔院老师和学生亲自挑选并制作香囊,了解了中国香囊在历史上丰富有趣的内涵。

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亮主任与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共同遴选10名优秀学员组成工作坊首批学员,现场举行了中国传统的拜师仪式,孙亮主任把采集自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前千年白皮松树皮为君香和合制作的"法海龙云"线香赠送给同学们作为礼物。未来,孙主任将系统教授他们中国香文化知识以及“和香制作技艺”期待他们挖掘本国丰富的香料资源,助力香文化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香/文明印记

以香载道 · 文脉延续

最后,孙主任带领团队与科摩罗孔子学院师生50余人共同参与挂牌仪式,本次活动,不仅是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中文+学习方式的完美体现,未来,孔院部分学生将通过学习香文化知识和制作技术,以“中国技艺+科摩罗原料”的创新模式,推动两国香文化从“交流”迈向“共创”,丰富中科友谊的内涵。

素有非洲“香岛之国”美誉的科摩罗,地处印度洋西南部,其湿热气候与肥沃火山土壤孕育了依兰,丁香、香草、等特色香料,其中科摩罗依兰香精油以其品质优异而著称,丁香产量居全球重要地位,香草更以独特香气享誉国际市场。该国至今保留着数百年传承的传统采摘与加工技艺。

此次在科摩罗成立的“和香制作技艺”工作坊即是非遗实践平台又承载着文化互鉴的使命,该平台是依托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认定的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香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该基地由保护单位运营,现已研发近百种香文化文创产品,已经形成成熟的“非遗+产业”模式。该平台既推广中国“和香”“合和共生”的文化理念与技艺,又将科摩罗特色香料融入和香配方,为世界香文化多样性贡献东方智慧。